《活着》书评
《活着》是余华先生写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余华先生用质朴、温和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安详、和谐的农村生活;用幽默、底层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个饱经风霜的底层人物,和我们的主人公——富贵悲惨的一生。
韩文版序中说到:"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不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的主题似乎只是活着,福贵终其一生没有得到什么,财富、亲人都随之而去,只有福贵孤苦伶仃、贫穷的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活着本身就是种意义。
《活着》通过对福贵一生的叙述描绘了从民国到新中国这六十载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变化。饥荒、战争、文革……身处乱世似乎活着就已经是奢望了。有意思的是作者刚开始给福贵设计的是个大地主家大少爷的身份,却因染上赌博败光了家里一百亩良田,之后也一直没有“站起来”。这种设定带来的反差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此他门一家也逃过了“斗地主”,龙二在死前对福贵说“我是替你死的”。反转的剧情让人连连赞叹。
但剧情也不是一直反转的,“丧失”在不停的持续。先是小儿子有庆的死再是凤霞、家珍、二喜、苦根,只留下福贵一人。每当读者觉得这个家有点希望,小鸡变大鹅,大鹅变羊时,上天便给这个家带来沉重的打击。有庆终于懂事了,还拿了跑步第一名,却因救人输血过多而死,可笑的是救的是春生老婆。文章的旋律此起彼伏,让人不禁沉浸于此,但人物命运的走向却是在不断下沉。
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圆型人物,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展现了不一样的人格特点。福贵起初是地主家大少爷时过的是养尊处优、优渥的日子,他荒淫无度,是个不孝顺父母、败光家产的混账玩意。在父亲被他气死后他被迫担起家庭的重任,日以继夜的干活,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施加的苦难。但命运却不怜惜他,亲人们接二连三地离去给这个老人以痛击。他却报之以歌,以坚忍不拔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苦难。
福贵再穷也勒紧腰带供有庆读书,看到有庆在课堂上玩,他直接一巴掌扇过去,他顾虑不到孩子的面子,只单纯的认为这是为孩子好。通过小说我们更清楚了上辈人的思想与这辈人思想的不同,这也是小说的魅力——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福贵的父亲——徐老爷是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他是对福贵影响最大的人物。徐老爷是封建大地主,家中有一百亩田,产贡米。他把家中的财产从牛败到了羊,福贵更是有样学样直接败完了。他对福贵一直都是“恨铁不成钢”的严格教育,但却在福贵败光家产时忍住了心中的愤怒,他没有怎么责怪福贵,而是想着变卖家产救福贵。徐老爷把家产换成铜钱,要福贵挑着铜钱去镇上,这种不失分寸的惩罚,让福贵懂得了生活的不易,这也是为福贵后期面对艰苦的生活打了个底。
徐老爷最后死在了自己引以为傲的庄稼地里,这是福贵离开的第一个亲人。小说里对人物的死亡并没有更多的渲染,简洁却不过分煽情的情的情节,让人感觉到了余华的克制,读者可以有更多自己的思考和想象,无声胜有声,这便是余华小说的动人之处。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活着是一件困难的事,人生短暂,又何必为了别人而活。由此我们能做到活着,已经是一件很不错的事了,即使福贵经历了人生种种磨难不也在努力活着吗,直到生命尽头。所以努力活在世界上的我们不要再苛责自己了,在短暂的一生里对自己好一点吧,我们可以用平淡的态度看待生活施加给我们的挫折。
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当时活着可能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如今祖国繁荣昌盛,活着似乎已经是件微不足道的事了,现代人更追求思想的解放、人格的自由。但无论如何磨难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活着”的精神——以乐观、坚定的态度面对人生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他将永远的活在我们的心里,在时间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文/王诗媛 编辑/李澄霖)